如前文述,我其實還有個姐姐的,但不知幾歲時就意外離去了,全家只有母親見過她,假若她沒有走母親也未必願多生一胎。我有兩個哥哥,分別大我一年和大我十多分鐘,都是天才級數的人馬。他們有眾多相近的地方,又有眾多不同的地方,可以混起來說,又無法否定他們兩人各自獨立的性格特點,甚至拉上了我在三者中一同比較,可能會顯得大家更明確。
無獨有偶,他們大學都是修電腦的,亦同樣是Computer Science,只是一個在中大,一個在港大。有時我會想二哥故意選擇港大的原因,是逃避那種避無可避的比較,逃離在某種巨大影子裡成長的命運。說來也巧合,公公的所有男外孫,除了我也是讀電腦的,兩個移民澳洲的表哥亦然,他們好像是攻讀Computer Engineering,現在也在電腦公司裡編寫程式。
某次看到大哥一件電腦比賽的T恤,上面寫著「Which language do you use?」, 我就明白「寫作」是我們相同的工作,他們用C、C++等程式語言來創作,算法成為他們達到目的修辭方法,跟我寫文章一樣同是思考世界的方法。我覺得他們做的事和我一樣有意義,創造一樣未有之物,同樣對美或速度或公式有所追求,絕非單純賴勞動或將自身化成機器而工作。
大哥在運動、數學和電腦上也有很不錯的成績,近幾年因著電腦比賽足跡遍及亞洲數國,甚至遠走至歐洲的保加利亞。其實自就讀中學起,他已是校裡的天才人物吧!能文善武的特點,學校又給予大量的培訓機會,使他如虎添翼。他坐飛機的次數是我的無限倍,我一次都未有而他應該有十數次吧!
最強頑的是除了平時常見他跑步外,總不見他溫習。預科時表面上日夜對著電腦寫程式,其實在玩網上的flash game,最後成績有2A1B,天才就是天才。
要是說他是三兄弟裡的一個極端,而我是另一個極端,亦不足為過。我小時候數學成績也不錯,但眼看前頭有個天才,就自知繼續發展是離不開比較,就棄此從文了。然後我就寫呀寫,讀呀讀,盡力把自己對藝術的天分盡情發展,方有今天的水準。
至於二哥,在母體裡吸收的營養與我攤半,所以遠不及大哥的聰明。但站在三人中間,他所發展的路向也是我們兩者之間,他選擇讀理科和電腦,與大哥一樣,但閑時又竭力地細讀我買下的一堆堆文學叢書,看我平日在友儕間吹噓的齣齣文藝經典電影。可以想像,一個理科人有著如斯深厚的文藝根柢,甚至要比不少文科朋友更強大也更牢固的美學及藝術觀,會是件多麼驚人的事!
要是說大哥是術業專攻型的話,二哥就是走廣博型的路線。近來他在大學手執著那本漢娜.萼蘭的《極權主義的起源》,試想想一個工學院的學生竟花時間鑽讀這類書本,在同學間是件多麼「扮嘢」的事呢!
二哥和我一樣有參與些社會運動,近來有聯繫的街工裡,其中一人竟是大哥中學時的學兄,世界真小。雖然大哥甚少參與,但他那種有能者忙碌過分,專攻於學術上已是他大學裡眾多高手之一。
然而,兩者在外怎樣強也好,在家也一樣麻煩!如他們睡覺必要關掉家部份的燈、關電視、關收音機……無手尾、去完廁所唔……懶做家務……在此不贅了。也許每人都是一百分,他們在對外的不同方面拿了高分,餘下的不足,就唯有我去補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