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舊文

2018年4月8日

交換日記:收藏自己





不用多說,新近寫的小說中的「阿安」,是我的假面(persona),也借用了去年子雲在HK01訪問中的化名。當時感到子雲寫得阿安太慘,但多想一層,也許是受訪者投射的自我太慘,才引導了子雲走這煽情的方向。於是在小說中,我試著弄得他不太愁雲慘霧。



相識最久的花姐姐則讀到,縱然「阿安」是我的假面,但我在文中仍把自己收起來,許多當時跟她提到的心事也沒說半句。從前以為寫作就是對自身的袒露,寫作時愈是坦率誠懇,作品就愈是真實深刻。可漸漸意識到,我除了是個仆街、幼稚的自大自戀狂外,儘管可以多番自我批評和反思,缺乏深度與洞見的弊端還是表露無遺。

多讀一年書後,開始發現寫作原來還要放低自己,或者收藏自己,讓「我」退去。畢竟不是誰都想讀到我的事、留意到我的思考、需要我的問候和關注⋯⋯而世界、他者總比我有趣。由field notes開始建立的人物便愈加取代「阿安」,然而,距離改動完成仍有距離。



其他朋友讀畢初稿後,大都坦言各種有需改善之處,欠缺情節起伏與畫面我也是自知的,這次我較有信心的人物描寫似乎也被情節拖得不鮮明,看看下星期能撥出多少時間做多點手術改動。人與人也需要更多互動。




沒有留言:

WordCloud

Wor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