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舊文

2011年5月4日

博物館之遊

周三在尖沙咀,目的自當然是免費遊覽四個博物館:歷史、科學、太空、藝術,是日行程便是這樣。

歷史館十年如一日的香港展廳,走馬看花地遊了一周,又幫韓籍旅客拍照留念後,就到了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專題廳。雖然我是修讀中史之徒,不過近代中國史幾乎無人會讀,對於這段史我也只有中三的記憶,今天就溫習了大概從八國聯軍到成立國民黨政黨的一段混亂的歷史。後來的軍閥混戰之類的,就不在裡頭了。

及後在科學館玩了一會兒,因為愛恩斯坦的專題要三十元,又不算太熱切於觀摩,就算了。可是科學館有不少項目都在維修,要麼它真的定期維修,要麼它就必定是趁著星期三免費日來維修。

走過「鏡子迷宮」後,就看到這個像街機般的第一身瘋狂的士,撞車、轉彎時駕駛椅還會搖動,但它掛了維修的牌!我卻分明看到工作人員自得其樂,獨自沉迷於遊戲中虛假的「香港」,不容他人分享。

接著去看示範劇場,她在玩有負 195 度的液態氮,先後用彈彈波、氣球、橡筋、生菜等,滿足觀眾們對於物理的好奇。她演說時節奏把握得很好,和其實驗配合得很自然,卻不知是不是只有周三才有這麼多觀眾。

科學館只有底層的性質是玩樂,而且器材較新穎,愈向上走就愈沒新意,便又到另一博物館走。

太空館十年如一日,不述。

我這種夢想當藝術家的怪異之輩,藝術館可說比較合我口味。那些古金器陶瓷、水墨畫看過幾次也不述,當今的主題館分別是「洋人旅粵指南」和「非常藝術家.夏碧泉傳奇」。前者比較不合我口味,後者則是明確的藝術展,我就在內順道聽一遍導賞。

光是詳刊設計就顯示了它的生動,至少不像別四平八穩正而古板。最喜歡的作品是《群像》和《智慧塔》。扼要筆記大致作:從日常平凡物裡組合人的樣貌與身體;多用深沉的冷色;著意人與物間的聯想;大膽混合中西風格來表現中國文化;常用竹和木。

值得一提的反而是在這裡,我重遇剛才在歷史館幫過忙拍照的韓籍女生,於是便和她一起遊覽餘下的半日。聊聊自身、藝術、城市、旅遊。三小時裡瘋狂地用我們的第二語言——英文——交流,最後在星巴克她請我喝杯 Cappuccino ,又幫她在星光大道和鐘樓拍了些照。

她是來自大田的 Lim ,著她寫了些韓文在我本子裡,我也說我是青,苻敷青。她說韓國人英文普遍不好,對比香港差太遠,她只因在英國留學一年才比較能說罷了。她唸 fashion ,現在享受著假期,多美好。

就此認識一位韓國朋友,周三的藝術館,較少香港人,什麼都可能發生。合照在她的相機,只在喝咖啡時拍了張。她其實有點胖,不是大家對韓國人整容美女的那種,但她人很好。

沒有留言:

WordCloud

Wor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