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舊文

2011年5月17日

交換日記:母親

朋友,你們是怎樣稱呼家人的呢?我媽那代人會叫我婆婆作「老媽子」,而我一向叫「媽咪」。這種叫法總免不了一陣稚氣,但我己經無法改變,這種親暱的表現。

早幾星期當我完成所有的筆試試卷後,和家人到街外吃飯時,她就對我們發些牢騷,關於她最近的工作、又有些跟親烕有關的小事。我就笑她是不是時候要買「太太口服液」給她,廣告裡的心煩、多疑、失眠等徵狀她其實都未有全部出現,只是我憶起廣告裡的孩子也有我現在般大。她聽過後也不知好嬲抑或好事笑,但我覺得她突然很夠女人。

媽其實從小就在街市長大,賣菜賣了廿年,挑菜能力當然不在話下,就連說話也較狠辣,粵語裡說成「忖」就準確。我沒有繼承她的挑菜能力,卻被她的語言能力影響,成為別人眼中很「忖」的人。我不知這孰好孰壞,但這往往令我給人的第一印象比較差。

這份長工以後就坐「湊仔監」又廿年,再之後的工都做不長,有時我會以此取笑她,或在她找到新工作時戲說要賭賭她能否做上半年之久。不過心裡著實沒有怪她,不是高學歷又多年沒工作經驗,玩票性質是合情的。

在街市成長學識想當然地不會太多,她好讀的是星相命理的書,相信光憑幾顆癦痣就能判別他人的性格遭遇,她其實只是喜歡有跡可尋的東西罷。以前我會看不過眼,覺得她很迷信,但她這個迷信的程度還可接受。更且,我最近也喜歡讀這東西,因在拜讀舊書時發現這對人物描寫有一定幫助,一讀無妨。

她的思想雖不周密,但觀念卻很開放,很能接受許多看法。她著實很蹤容我,從沒有過份影響我對學科的選擇,又不會有很功利的望子成龍心理。可能這是她對她上一代的反動心理,以前被管得過分而不快,今日就給我們相對大的自由。真的,十幾歲他就放心讓我一人行行山,又不太理會我搞社會運動的事,不久後可能會在街工幫忙的事,工資少得可憐她也沒說什麽負面的話,問,也是想知而己。

偶爾聽她的娙歷,喪女後又離婚還要獨力照顧三個小孩,生活仍是積極,我就很想她快點能過些安樂的生活,可惜這未必是我能給她的,寄望兩個哥哥吧!

太多西可寫,關係又不錯。對了!今晚六合彩7500萬,是時候提醒她買。十蚊可以買個這樣的夢想給她,何樂而不為?

沒有留言:

WordCloud

Wor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