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首份功課就是創作,草草地撰了一篇短短的片段寫作,也是隱含裡唯獨自己才理解的隱喻。老師批改後的成績未如理想,我也沒所謂。由來也感到文章寫得不太特別,甚至比平常寫的日記還要遜色得多。上寫作班要是還為著老師的點評分數,輕輕地活在他者的一人世界,而非自己之內,那麼就枉論技巧了。
我比較喜歡細讀他人的作品,好的壞的我都愛讀。這不愧為個好機會,去理解年紀相若的同學,輕輕揭開我們多餘的外表,悄悄走進各自的內心世界,靜靜發掘每人的生活片段。也好讓我得知,這些歲數的同學程度大概會到哪個水平。
讀著讀著,都不難感到一些同學的作品受著什麼的影響,例如所抒之情、所取之境,都顯得熟悉不過,滿是濃烈的校園色彩。那時就不難猜出,他們平時閱讀份量大概較單一,而且許久沒有寫過東西。
回憶當年預科的同學寫的東西,水平也真的不低。
生活逐漸又精彩又忙碌,伴隨是非增多、 衝突增多,自己想動筆寫的主題又多起來,只恨時間太少,每有閑暇又易疏懶。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