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舊文

2012年8月3日

娛樂圈的單調

工作時要為約六十位歌手寫段段兩三句的介紹,幾乎把整個星期的工作時間都花在上,向來精煉的句子都難寫。如在網絡上不時會流傳「三十句不能說的話」、「五十個好好愛自己的原因」、「一百句一生受用的話」之類的短篇,我也不曾相信那些是作者逼迫自己填充好的感悟金句。

我要寫的六十句要盡可能結合他們的音樂特徵、新聞動向、藝術概念等,又要為不同的明星填上頭銜。起初找數個頗為熟悉的歌手填好後,工作的步伐就可算是舉步為艱,面對的困難太多。

詞窮

首先是我的詞窮,音樂、帥哥(美女)、努力、嘗試、夢想、正能量、唱作、進軍……主修中文的我還是太弱的人,以上數類面向的字詞我大概能羅列出五、六十個同義詞,可是每位歌手都不只用上一個,總還是不夠。

單調

其次是資料的單調,搜索資料時就不難發現,台灣在宣傳手法上的而且確較香港和內地優秀。台灣出版的每隻專輯幾乎都有段八百到一千字的介紹,而其他大中華市場在此都欠奉,於是便要從訪問中發掘,沒那麼紅的明星更只能單憑曲名去猜測(對!我沒時間聽盡所有歌)。

卻千萬別以為,這意味著台灣對藝術文化顯得更為重視,如同別的文化領域,台灣只是在宣傳手法上更為成功,無論是電影和音樂都有繪本、影集寫真同時推出,一切都不過為商品罷了。不斷被數十位歌手專輯的介紹洗腦時就不難發現, 一切都單調得過份。

唱作歌手如林俊傑、吳克羣、張智成、黃鴻升、韋禮安,他們的專輯介紹幾乎同出一轍地講「表現自己真實的一面」,再寫得似向幾位著名的唱作歌手下戰書般。當然公關宣傳很天才地說他們懂得用音樂表達自己,卻失敗地無法用文字好好寫出「自己」是怎樣,最糟的更是若試試聽他們的音樂,風格相近得可怕,「自己」這個詞顯得愈來愈不「自己」。

負面

然後是報憂不報喜的媒體,幾乎所有新聞機構都以揭露負面消息。雖說想想這也是當然,美德是必須的,任何過失卻都不能容忍,以提醒人們成為更好更好的人。可是當某些歌手只以一首國語歌來參與華語樂壇時,就很常要找新聞來充實短短的介紹,而走音、緋聞、不和都不可取用,便又封殺一條路。

撞頭銜

更要為地位不同的歌手安放不同的名銜,新人王能有多少?舞王能有多少?天王天后天團又能有多少?卻又總是不外乎這些,於是便用地區來分別,卻仍未必能讓每人都心服口服。要命的還是整個娛樂圈的公司會為自己的歌手辦太多大大小小的比賽,就此為不同人安上相同或相迎的名銜:亞洲舞王、亞洲天團……

心服口服是其次,要命的是兩個相同的名銜沒法讓兩個不同的歌手同台使用。



難題的確太多,解決方法只有創意,卻真真把我搾乾,還有審稿的人會不斷要求修改,提點不足,仍要改改改改改改改……

沒有留言:

WordCloud

Wor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