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舊文

2012年7月29日

假期懶散綜合症

假期懶散綜合症(或譯假期懶散癥候群」),學名Lazy-in-holiday syndrome,由學者Loviyield P.F.C.於研究學生在長假期時的生活習性而提出,對象樣本包括五百位中學及大學生,研究時間長達七年。終於發現,研究對象往往受長假期影響令心理質素的更變,而出現易累的懶散表現。該表現又會加劇研究對象對假期的適應力,而出現更嚴重的併發反應。

 ——《醫學社會學》,頁64

以前都患上過書上說的這種怪病,說得上是病嗎?抑或只是一種自然而然卻不符合社會要求的生理反應呢?寫書的人大概沒有想過類似的批判問題吧!像是本暢銷書般道聽途說些能夠杜撰的知識,所以說閑書好看就是好在看到它壞在哪。

倒是最近好像很成功地擺脫這種狀態,忙得不可開交的意思就是……還是條列一下最近忙什麼:

一)電台
 國語力48個TAG歌手的對白
 每星期三十五道問題
 數個活動的RUNDOWN
 剪接廣播片段
 兩個節目助理的工作

二)街工
 選舉落區!!
 讀書會(十幾篇文未讀)
 街工報校對
 遊行

三)大學
 PEER MENTOR
 OCAMP HELPER
 文學雜誌甲的文
 文學雜誌乙的編輯工作
 讀書會(要做次報告)


四)畫班

看來豐富卻漸覺吃不消,幾乎連玩樂的時間都只用來學習及讀書,最想有的社交時間就被迫削去不少,運動時間也是,卻倒是忙得可怕時自覺會輕半點。好想看戲!

有趣的卻是,充實的日子是會使人精力旺盛。曾試過懶在家中整天只做一件小事,做完就覺得花了半日的精神要好好休息。像聽過朋友說他上莊時,莊員搬了張檯已說好累,我知道自己也曾經歷過類似的狀態,愈是空閑和心不在焉時,愈會這樣。

但如今天,一早衝回電台工作四小時後,再上街遊行半天。眼見許多成人帶同小孩子,場面比七一更加溫馨。二哥曬半天後累得頭暈,我想到自己還未完成的工作,趣味儘管不是盎然,但仍在頭暈與辛苦之間使自己還有精神繼續努力。好像廿多日未曾在八時半後起床,卻每晚都快凌晨一點才睡,只覺每天好長,但一週很短。

唉!但真的好難做!而且時間是如斯不足。但也許只有離開假期,才能醫治懶散。

沒有留言:

WordCloud

Wor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