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舊文

2013年12月9日

考試眾態




Year 3考的第一科便是中文系的必修科目,想不到老師的出題如此狠,搬出三個細碎的字詞考出處,瞪眼看著三十分白白流走,有點不是味兒,又覺得不打緊了。記得半個月前,西文一科派回家課,終於拿了入大學後的首個 C ,耳旁好像聽到「阿日阿日聳聳肩」,聳聳肩便把才事拋去,不上心頭。

公開試的教導是:除了公開試的成績,成績不太重要。

早前的假期把自己放逐到老遠還未回來,不在台灣,也不在香港,他在過去。回港後總是無心向學,滿是對科目安排的批評。選的課堂有啟法嗎?許許多多的東西都似讀過又溫習一遍,了無新意,欠缺洞見一樣。

在填那份教學評分表時,看到其中一條是預計等級,就想要是我的分數反映的是學習態度,那麼我的學習態度今年算是反映教學質素了。為此暗爽之後,深諳未來當什麼也好,別人的表現可能也跟自己相關。

Facebook 上看到不少師弟妹在低訴溫習的痛苦,我卻架著悠然的眼鏡,旁觀他人的痛苦。且慢,痛苦從何來?就如今日的考核,不懂的三道題唯有用創意搭救,記得過去同學老是戲言這不正是「浸大中文重創作」嗎?考試到尾也能遊戲一番,娛樂自己,也許也能娛樂一下老師吧!

兜兜轉轉走過比別人走多一點路,遲頓地了解到考試只是由人設計出來的戰場,從來都不意味能完全反映學生的能力。到最後出成績還不是要對自己坦白,証明我們是勁或不勁的其實不是別的事物,而是自己。

又讀到別人拿著手上堆積如山的文學史筆記向妹妹展示中學文學的也不算什麼,似乎計量的學習情況又是驕人。可是倒轉一想,大學每科的課時大概只有40小時,考試才兩小時。然而新高中一科的課時則是250小時,考試時間也較長。至今我也還未碰過比起高考中史課程更廣的課程。

但辛苦的人,誰不察覺自己其實最苦?最辛苦的必然是體知辛苦此事,又自我提醒這東西根本沒用。早兩天看輔仁媒體的《「學英文為左乜?? :’( 」》,訴說新高中英文課程應除去沒用的詩和戲劇部分。不用說我也知作者應該不怎能掌握詩詞和戲劇的修辭,我卻常認為我沒好好學習英文的修辭技巧才令我英文寫得笨拙。我們看得如九把刀的名句:「十年後,我連log是什麼都不知道,照樣活得很好。」太多,卻忘了老生常談的「書到用時方恨少」,要是你設想你讀的東西有用,考試大概就能緊張而不痛苦了。





共勉之。













其實我都開始逍遙快活,大家加油。













沒有留言:

WordCloud

Wor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