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舊文
2015年5月8日
交換日記:恐懼
日復日的工作也圍繞數字打轉,每天要為公司出三個facebook帖子,點閱人數是那麼坦白與殘酷,不消半天便可約略猜出它已成功,抑或已經失敗。在老公司裡,接觸新科技意味的是,每個帖子都要和各股勢力抗衡一輪,有上司會嫌寫得太放蕩,有同事則會覺得寫得太古肅,負責的上司則認為應針對文章的主題而不應為「食」新聞而「食」,特別是政治新聞。最後當然少不了客戶聲音,某些俗語、潮語都被禁,還好我逐漸發現,用英文的大都沒問題。
有時我會迷失,過去我是個討厭廣告的人。十多年來早習慣在firefox安裝adblock plus,世界何其乾淨,而我們每天接觸的資訊已經比高考中史的整個課程多,摻雜著多半無用或垃圾的提醒,可我還是在寫這種事,花自己個多小時準備數個帖子,來讓數百人耗掉幾秒去讀。
有時更懷疑的是,這些技能是否真的管用?譬如小眾得很的詩會,怎寫也是小眾;大眾的街工,只要選中議題就能爆紅。主題與圖片相較文字重要得多,而我則在走一條僻徑,困在路口前,受著制肘地修煉。
每天我以文字表達的,都是些與我無關的東西。我處理的專頁不是100毛,我亦非毛孩,工作上的文字寫得多半客觀抽離,都代表公司。那麼,「我」去了哪?埋首寫BLOG,或者文學創作時,就倍覺生疏,特別是對於情感的抑壓日益厲害。習慣得愈來愈怕說話,怕傷人,特別是對著女友,愈怕愈易說錯話,愈會讓彼此都不快。
於是我發現,我要開始仿傚Eugenia,不再把每篇blog都分享到網絡,讓它介在半私密的狀態中,不測試怎寫會多人看,也不為數字而寫,我好想為自己而寫。
即管是一段漫長的蒼白虛無。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WordCloud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