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舊文

2015年7月7日

交換日記:提醒



低層文員編校工作,就是要服務不同人士的文字和編輯痕跡,或簡稱「執屎」,雅稱「倒夜香」。說起來雖是件苦差,但想深一層,眼下不少年輕人皆說不忍工作沉悶,要追尋自己的夢想,也就意味著社會必定騰出不少苦悶的「夜香」,要我這種未有什麼資本的人去倒。

可是倒多了,終還是惹上半身臭氣,開始嫌這嫌那。嫌某某工作不上心,又或是嫌某某處事竟自信滿滿得失了分寸。儲下一肚子氣,霎時怒火蓋眼便任瞋毒把持,還未認真思考就妄自在網上吐嘈,在同事背後說三道四。

二哥看罷,也立刻把諷刺充作規勸,婉轉地問我為何突然傲氣逼人?我卻還不知要停,要到同事稍稍提醒我,這麼說會否過火,又是否對整件事好,我才猛然醒悟,原來我錯了。但話如在山上吹出的雞羽毛,飄到農場的話,要撿也不知怎撿了。

只好在此又再提醒自己,收下把口啦!也要慶幸身邊每有清醒,又敢於指出我過失的人。碰巧最近讀到《大唐西域記》一段,特意逐字抄錄至下:

   昔健馱邏國有阿羅漢,常受此池龍王供養,每至中食,以神通力并坐繩牀,凌些而往。侍者沙彌密於繩牀之下攀援潛隱,而阿羅漢時至便往,至龍宮,乃見沙彌。龍王因請留食。龍王以天甘飯阿羅漢,以人間味而饌沙彌。阿羅漢飯食已訖,便為龍王說諸法要。沙彌如常為師滌器,器有餘粒,駭其香味,即起惡願,恨師忿龍,「願諸福力,於今悉現,斷此龍命,我自為王。」沙彌發是願時,龍王已覺頭痛矣。羅漢說法誨喻,龍王謝咎責躬。沙彌懷忿,未從誨謝。既還伽藍,至誠發願,福力所致,是夜命終,為大龍王,威猛奮發。遂來入池,殺龍王,居龍宮,有其部屬,總其統命。以宿願故,興暴風雨,摧拔樹木,欲壞伽藍。時迦膩色迦王怪而發問,其阿羅漢具以白王。王即為龍於雪山下立僧伽藍,建窣堵波,高百餘尺。龍懷宿忿,遂發風雨。王以弘濟為心,龍乘瞋毒作暴,僧伽藍、窣堵波六壞七成。迦膩色迦王恥功不成,欲填龍池,毀其居室,即興兵眾,至雪山下。時彼龍王深懷震懼,變作老婆羅門,叩王象而諫曰:「大王宿殖善本,多種勝因,得為人王,無思不服。今日何故與龍交爭?夫龍者畜也,卑下惡類,然有大威,不可力競。乘雲馭風,蹈虛履水,非人力所制,豈王心所怒哉?王今舉國興兵,與一龍鬬。勝則王無伏遠之威,敗則王有非敵之恥。為王計者,宜可歸兵。」迦膩色迦王未之從也,龍即還池,聲震雷動,暴風拔木,沙石如雨,雲霧晦冥,軍馬驚駭。王乃歸命三寶,請求加護,曰:「宿殖多福,得為人王,威懾強敵,統贍部洲,今為龍畜所屈,誠乃我之薄福也。願諸福力,於今現前!」即於兩肩起大煙焰,龍退風靜,霧卷雲開。王令軍眾人擔一石,用填龍池。龍王還作婆羅門,重請王曰:「我是彼池龍王,懼威歸命。唯王悲愍,赦其前過!王以含育,覆燾生靈,如何於我,獨加惡害?王若殺我,我之與王俱墮惡道。王有斷命之罪,我懷怨讎之心,業報皎然,善惡明矣。」王遂與龍明設要契,後更有犯,必不相赦。龍曰:「我以惡業,受身為龍。龍性猛惡,不能自持,瞋心或起,當忘所制。王今更立伽藍,不敢摧毀。每遣一人候望山嶺,黑雲若起,急擊揵槌。我聞其聲,惡心當息。」其王於是更修伽藍,建窣堵波,候望雲氣,於今不絕。

也枉我讀了這麼一個好故事,也要在事後才想起來……的確,我們在發惡願時,也許就會化作那龍,慢慢受恚瞋之心所障,忘卻自制。還好,故事中龍也有迦膩色迦王派人提醒,即如我有朋友,但也要時刻自省:

「瞋心或起,勿忘自制。」





沒有留言:

WordCloud

Wor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