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與不少高學歷人士共事,當中有學者也有學究,經歷好的時候會讓人想重投學界,差的時候又會令人感到這群欠缺「社會化」的人真的難以共事。作者 Christopher L. Caterine 曾是位古典文學的學者,後來發現往昔希冀謀到終身教席的想法渺茫時,便毅然選擇「離開學術界」,此書就是他梳理自身經驗後的實用手冊。以下簡述偏心的的幾個點:
一、封掉自己的去路(第一章)
人有時會把眼前的事看成定義自身的唯一元素,這種心態往往被成功者歌頌,但卻是更多人在職涯上為自身設限的藉口。
二、理想主義(第二章)
在學術圈、文學院的薰陶下,基於學者被認定對該領域充滿熱情,而賺錢並非工作要點,於是瀰漫著一種把貧困與好的工作表現連結的想法,亦開始擁抱貶低金錢價值的理想主義,卻不自覺地讓機構更好地剝削最有熱誠的人。
三、對商業社會欠缺認知(第二章)
誤以為NGO 或非牟利機構都是善良的,而營利企業都是邪惡的。實際上卻有許多對世界有貢獻的私營企業,亦有許多只為謀取私利或為同人圈內謀福利的NGO 。
四、為了符合資格而學習(第三章)
作者認為人不應為符合資格而再攻讀學位,因為除了初級職位或專業範疇外,在商業世界的情況是,因為當某君要升任某職位,公司資助他或她完成該學位。而不是基於另一人具備該學位,來升任他或她。畢竟當你具備入職門檻,升遷講究的履歷早已不囿於學歷。
五、加強履歷
不少高學歷人士在進修時會不自覺地設限,擔心由原先著名大學學位的名銜以外,再多添一個文憑會把整個履歷的價值拉低。或是害怕與原初學術經驗無關的義工或兼職工作,會使職涯規劃顯得搖擺不定。作者提醒踏出這一步需要的是謙遜、勇氣和努力,畢竟要跨足別的領域往往就是由掌握基礎開始,兼職工作則可展現在象牙塔外的能力。作者本人也應工作所需考取AWS Cloud Practitioner 的認證。
六、轉化經驗(第四章)
困難度和重要性是兩回事,高學歷者讀到碩博並非易事,但不代表所主攻的範疇具備同等份量的重要性。作者是攻讀羅馬文學,尤其是亞歷山大時代往後一百年的詩歌的學者,當他轉職時強調的是個人研究的能力、如何研究一門學問,而不是在研究什麼!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