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概是在中五時看過一次《悠長假期》,那時未理解許許多多裡頭的處境,關於戀愛,關於生命、關於失敗。但好像在剛過去的一段長日子裡,經歷過不少,就選擇在筆試後的一個星期裡,把這齣《悠長假期》重看一次。
裡頭的每個角色在開始時都以失敗為基調,男友逃婚又過氣的模特兒南(山口智子飾),以鋼琴家為目標卻只能以教琴為生的瀨名(木村托哉飾),至於餘下的閑角,側重的是在愛情方面的經歷。於是《悠長假期》便是以這種視失敗為人生必經的假期開始,正如瀨名在第二集尾段所說。
「就當作放長假,我總覺得不用時時向前跑,人生這樣長總有失意之時。在這些時候,就當是上天給我們的假期,不用太急向前衝,不用為明天憂慮,不用那麼拚命,也不用營營役役,一切順其自然。然後就有轉機。」
確實這就是當時日本的寫照,在八十年代尾起到九十年代中,日本泡沫經濟爆破,終身僱用制度崩潰,禍延著整個日本,經濟此後未有復甦。一片愁雲慘霧的城市裡,《悠長假期》描寫的正正是一群落難的市民,他們在這種失意的長假裡,需要的就是對未來的希望,順其自然之後的轉機。
有趣的是,當年日本在九六年播映,大概是和社會氣氛契合,方晉升成日劇殿堂經典,當時對亞洲其他城市——如香港——的影響並不大。可是,在九七金融風暴過後數年,至零一年左右,香港和台灣才首播這齣電視劇,亦換來廣大好評,其社會意義就更不言自明。
不難發現在短短十一集的長度裡,瀨名和南面對生活的方式也是積極的,接受目前的穩定,寬容情人的離棄,並在雙方生命走至幽谷時互相扶持。所以二者的遭遇往往兩極化,瀨名遇上困難時,南就多數順利;瀨名正當時得令時,南又多數潦倒非常。
即使面對失意的時候,也要抱著積極的態度,就是《悠長假期》給我們的提醒了。看似簡單,但當面對失敗的時候,這也就是我們最需要的祝福。
先在起初之日子,一無所有,頓喪方向的南,只能投靠舊男友的同屋主。依賴瀨名在家裡彈奏的一曲,將她從絕望的深淵裡救起。或者這個網誌的讀者,許多都未經歷過何為喪失方向,從小至大都是讀書,幼稚園、小學、中學,接著很順利地升入大學,甚或家庭情況容許讓大家投身喜好的科目,也能到大學升學,一切都被計劃好了,偏離也不會走得太遠。
我卻感受過那種可怕,要求你進入你有點興趣但你不願接受的學位裡,於是逃離,才發現避無可避。那陣子的感受太深刻,在絕望的深淵裡,我只有友儕的慰問,不多也欠缺我那時最希冀的一聲,但夠用。
至於瀨名,在後段部分,曾揚言要放棄彈琴,打算把琴賣出,亦放棄琴行教琴的事業,轉而投身服務行業。那就更是人生的低潮吧!夢想無法達成的現實擺在眼前,放棄往往是容易至極的事,心裡的滋味卻永不好受。此時是南苦練的琴音,讓瀨名聽見奇蹟,重新振作。
於是到最後,瀨名就堅持夢想,參加「音和堂鋼琴比賽」,放棄「新力古典音樂」提供的機會。那裡寫得明白,這個決定要麼是直奔天堂,要麼就是墮落地獄永不超生。作這種決定時,編劇已充分提示觀眾,最要緊的不是結局,而是希望與堅持!如此才能無悔終身,能夠在任何的成功和失敗裡,訓示旁人忠於自己的道理。
那時瀨名說:「假期要完結了!」失意的年代都會過去,抱著希望與堅持,轉機就會蒞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