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舊文

2011年9月15日

我們的風景不同

大學開課剛好兩周,不同老師在講課中途的分享都頗為相似,叮囑學生想想自己的目標,完成學位後的路向云云。不知別的同學的想法如何,但老師們所舉之例也不出教師之途,誠然除卻主修商科醫科跟工程的學生外,純文或純理給予他人之印象也無外乎教學。

儘管這是必需的思考,但事實上我又覺得他們有點著急。要求大一去想前路,就如詢問中一生想修讀文理商哪科,他們都毫無頭緒。又有多少學生能確切回答呢?三年是很短很快便過,但又可以是很長的三十六個月,說不定下學年便有同學轉系、交流、暫且休學工作,青年尚有太多可能。

要我回答這問題我亦不懂,適合我的理想工作,要羅列起來也有很多:作家、水手、社區幹事、記者、編輯、旅遊撰稿員……而上述的數項工作甚至能融合,性質相似只恨時間未必足夠而已。

但為何要這麼快就逼同學去選擇?去年自修的我所學到的事太多,除了以後也不會因上課時主動回答問題卻有錯而羞恥外,還有我們的社會滿是機會,也充滿變數。長遠規劃人生不是不好,但若欠缺彈性,當偏離軌跡時便會頓感不知所措。

參考黃子華舊文的一番話,「一邊讀土木工程一邊看自己是否喜歡土木工程,上上之選。」(《壹週刊394期----MIA教育中心之迷失的「的」 》)其實校園裡的不少老師多年來都只在象牙塔裡待過,而周邊的同學又多是剛剛從中學升上來,人生閱歷亦難言豐富,更且這個年代,都沒誰會多看幾本好書。而這些人老是說大學是社會的縮影,他們沒有錯,但那個「縮」也的確縮得不像社會了。

早前工作裡,同事裡頭並非每位都擁有學位,可是他們待人以誠,盡心盡力去建設社會。但擁有學位者,卻單純得視人性陰險狡詐為理所當然甚至必然,只懂「防人之心不可無」,而忘記「害人之心不可有」。

未來工作時之同事真的如此麼?今日同學裡又真的滿是這類壞蛋嗎?只好說我們的風景不同,我看到的還是明媚之景,我也不理前路是否茫茫,反正我要走自己的路,不是站著不行便好。

沒有留言:

WordCloud

Wor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