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舊文

2011年9月10日

執拾高考中史筆記

自從四月十三日起,高考中史的筆記就一直被擱起,沒有動過分毫。它就繼續在那兒封塵,多次被人吩咐要處理時,我也未有理會。始終那堆筆記伴我熬過好一段艱苦的日子,縱談不上有感情,卻仍充滿著回憶。

裡頭可能有上百萬的中文字,我也一一讀遍了,為此花上多少日月。更在上頭用過不少墨水、花過無量的心神,然而一切都成為過去。說句實話,在最後的備試階段,日夜操練的情況下,我對答中史題目有種上癮的瘋狂,每次完成一道題目後,再自我檢討經已成為那些日子最快樂的事。

苦中作樂,也是苦也是樂。

今天收拾是為了將要面對高考中史的表妹,也正好給我個理由去整理思緒。我總愛跟人說,當我壓力爆煲時,消解之法就是執拾家居。把每樣有用沒用的東西都翻箱倒籠地拿出,然後仔細感受每樣東西給我的回憶、辨明它們的類別和用途,一邊整理雜物時,自己的思緒也好像被疏理般。就像坐禪時,很集中地放鬆,讓煩惱本身漸漸沉澱,重新發現自己。

最近壓力還不算大,剛開學永遠會有不少冒失又惹人厭煩的事發生,而課餘時間本來也忙,雖然空閑日子不多,但一切還好。

收拾期間,速讀著中國數千來被篩選的歷史,現在又在我手上被篩選多回。也是重讀這年,我才有空去反思,為何教育局會挑出史學、思想、經濟、制度、治亂、宗教、交通,這七部分來授課。



我會建議同學在整個課程溫習時,先學習史學和思想兩部分。史學史對漫無方向的學生顯示出其重要性,劈頭就告訴學生讀史要有什麼心態,擔起整科導論的角色;思想史就是介紹一遍中國的思想基礎,其餘所有部分也是受此主導,故也是早讀為妙。

緊接的單元就是經濟、制度、治亂三者,畢竟中史是國史,思考的重點總是國家整體利益。故此要讀治亂就必然與制度併在一起,如讀唐宋興衰便知和其中央政制關係不可劃分。至於經濟,我認為要麼在讀此兩部分之先,或後,不分開便可。

最後才讀宗教和交通便好,兩者對時局的影響力最少,卻往往受時局影響最多!雖則不管佛教部分如何容易,全世界考宗教也是答天主基督,始終天主基督都是必出,難度亦往往比佛教只難丁點。可值注意的是,當讀通前述的治亂、思想後,溫習交通及宗教就顯得十分容易了。




最終挑選出來的筆記,只佔所有筆記的四分一許,其餘頓成陳腔。說起來也夠諷刺,當時想著便頭痛的事,現在才發現多餘的竟然有如斯多。不過,多餘並不代表不重要,重複地看一件事用多種方式書寫,自然能加深記憶,也能增長批判能力。

多少還想留下點值得再翻的資料,如我喜歡的宗教史部分。但我又擔心自己不會了,找些專門的資料去加深研讀更好!希望來年考高考的朋友,上述的闡述能對你有幫助,或是三三四的,可能也能從中拿到點啟發。

沒有留言:

WordCloud

Wor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