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舊文

2012年7月4日

台風

參閱過數場表演,台前幕後的位置也算有個經驗,以前看電視聽過「台風」這個詞,卻總不諳其意。譬如有人以「舞台王者」形容郭富城,縱使我暫未看過他的台風,但曾看過數位藝人,也學會辨懂一二。

有些藝人出道兩三年,卻仍然生澀,唱歌時雙腿都釘在臺上,最多隨著節拍踏步,孤獨得彷彿只有自己欣賞自己的表演。有些藝人好點,東走走又西走走,微笑揮手還算做足,在她眼中有觀眾,但未算出神。樂隊則多點主動帶氣氛,成功與否有時跟觀眾相關,小學生與青少年對搖滾的品味不同,但更重要的還是綵排,每個樂器的聲量夾得好,不會蓋過彼此方是關鍵。

歌手與演員的身份重疊好像不會生出有趣的例外,但歌手與「o靚模」的結合便爆出驚喜。不難發現她們是鏡頭生物,儘管在舞台上鏡頭也比觀眾顯得最重要。只要她們覺察到相機鏡頭的對焦,便能瞬即擺出可愛挑逗的樣貌,伸脷、嘟嘴、篤面、V字、微笑,擺盡引死男人的可愛模樣。

到底怎樣才算專業和吸引呢?要眼中有觀眾,抑或出神呢?

我猜要是能帶觀眾一同昇華至另一種境界大概可勝出,像是一些自彈自唱的表演總教人陶醉(方大同?);不懂樂器也可透過舞蹈跳出舞台外的世界(郭富城?);不過最後讓我想到的是,像王菲與陳奕迅演繹時,音樂真的細膩且又動聽得,彷彿什麼台風都在,或都不在,因為都不需要了。

沒有留言:

WordCloud

Wor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