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昨天所述,像我這樣的一個不讀書沒人愛的文藝青年,碰上假期就必然要自我救贖一番。早上開始的雷暴警告又再次打消游泳的念頭,無法在鬱翳的穹蒼底下困在清涼的池水裡低泣,就又一次失去讓人生詩意起來的契機。
然後想到「新屎坑,三日香」,當然不是想起屎坑,而是說文藝界的大事:開業三天的銅鑼灣誠品。也沒計劃過就上去闖闖。起初我還在銅鑼灣逛了好一會兒才找到它,都怪我大鄉里太少到港島。佔用三層的誠品書店仍是人如潮湧,幾乎帶有書展的影子呢!
這幾天看網上的評價也很兩極,要麼是文藝(偽)青年追捧得誇張的讚好, 要麼是另一堆文藝(偽)青年斥責這種資本的文化擴張,說到賣書的地方不容別的商品式咖啡店入侵等。於是仿如通識科的答題方法或所有學院的好論文般,我就辯證地寫出感受。
要說它不文藝嗎?看到它擺放的書種繁多,流行的非流行的也有,而且以文史哲為重心放在三層樓裡的第二層,肩負起內核的責任。而且所販賣的文藝書也有不少在別的書店少有,就單是不似三聯商務般會把四大名著的五六個版本都同置於一個書架這點,我覺得已經好不錯了。
更有甚者是,當我發現連「人類學/考古」也能佔去一欄共七列的擺位,我已有點心足。可惜書架上佔去兩列都是李維史陀,好像未能擴闊拓展出人類學的多面,只見分類者也不是外行人,但也未至於很內行。
其中一項特點值得說說是,它沒有太明確區分中文書和英文書、暢銷書與嚴肅類等,起初我覺得有點混亂,後來我又察覺到亂中有序。畢竟在這種分類環境下,也許較能讓向來只讀暢銷書的讀者多留意點嚴肅文學,反之亦然。
又記起開幕日後報紙中有報導更請來學民思潮的成員說:「但係台灣誠品可以坐喺地」,我看到二樓有區域可以讓人坐下,就更不明白為何這位少年朋友會在人流當旺的位國背靠書架坐下,我其實頗討厭這種不知好歹的行為,分明就擋著去路和我想找的書。當然,又要辯證地去想,主事者應讓間隔空間多點,在書架與書架間留空位給人坐。
昨日的中文系讀書會裡談過,一本文學雜誌的營運困難也在於沒品牌落廣告支持。誠品把如文具、香水、手飾、茶葉等都放進裡頭,就這點我是欣賞的。圍內的文化朋友暗裡也知道,大家往常的聚腳地如序言書室在營運上有多麼的艱辛,試想像若PRADA、LV、CHANEL等名牌能投放資源在文藝書店當中,讓書本能繼續維持平價而多人讀到,這讓不也很好嗎?就如某天若它們在《字花》下廣告,可能一本雜誌在不需藝發局的支持下,又能平幾元,造福人群啊!
當然這些想像是患有資本潔癖的左仔難以認同的。但當我走在誠品裡頭,眼看文藝書藉、社科書藉、哲學書藉在繁多的人流下幾乎無人問津的情況,心裡總不免有點悲涼。推廣閱讀風氣好像仍有點更根本的甚麼,須要默默耕耘,而所有的大小書店,也在努力當中。
怎也比書展好太多,今天的戰利品有兩本人類學的書。
請注意:想到誠品的朋友請注意,誠品暫未提供EPS付款;人很多也很嘈,建議找些人少的時間去,例如貓頭鷹時段。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