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舊文
2013年3月19日
偶拾(二)
不知從何時起,二哥老是以「溝通失效」作為分析人言的工具。其實他無非是懂點能指與所指的關係,便常常在生活裡應用起來。也的確,在旅遊時所發現各人的用詞,就愈加明白活在不同文化差異裡,我們對抽象事物的說法都有不同。
譬如在早前遊歷溪頭,下午的高山飄來一陣山嵐,繞在杉松間的全是霧氣,白濛濛的讓人走遠點就能消失。馬來西亞來的 Kelly 看到此狀,就突然以「仙境」來形容。她所想的仙境也許真是能吸風飲露的世外高人之住處。霧的包圍正好阻隔了和城市的關聯,一切對山林的幻想也隨之而生。無獨有偶,過兩星期後到阿里山,在參觀茶園時又再有山嵐襲來,又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國龍又以「仙境」來形容一番。
也許仙境對於他們來說都是置於天際的地方,受著好些無記劇如《西遊記》影響,中式的仙境也許都如此。漂浮於雲間,與眾仙班一起騰雲駕霧。可是對我而言,濃霧只給我厭惡感。鎖在重重白嵐之中,尤易得病。
倒是在另一次,遊歷清境之日,穹蒼萬里盡入眼簾,各山險峻雄偉,且綠意濔漫。忘了誰提到此地像歐洲,我也想起小時看《飄零燕》的風光,也是山,也是水,也是羊。就像真走進了卡通世界,獨自哼唱那首猶在耳旁的兒歌。
好像總算見過些風光。
在阿里山附近小鎮投宿的那晚,民宿不設晚餐,四野也無甚麼飯店,只好在鎮上打擾民居和雜貨店。卻有一戶人家在包著餃子,也不問我們的身世,熱情好客地拿出為數甚多的餃子予我們,再搭上我們幾乎吃不光的菠菜與唐生菜、小蕃茄、玉米。最後卻只想象徵性地收點錢便算,我們當然不允。硬把錢向她手上塞,來來回回的。於是平日安寧的小鎮就為我們的到來添了幾分熱鬧。
我這才看到仙境,在鄉郊裡,或曰人間淨土,有人耕耘。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WordCloud

2 則留言:
又拎我黎做文章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