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舊文

2013年11月5日

習書法



終於在最後一年報了視藝科中國書法,雖是新制學生的通識科,程度也正好契合我。老師簡介過中國書法的發展後,就讓學生以毛筆輕著操練,自筆劃勻稱圓潤的篆書起,再試摹楷書和行書。

課堂上只偶爾提起些鑑賞上的名詞,諸如骨、肉、行氣等,好像還未聽過老師說過中宮呢!入門而已也沒關係,上載了的筆記多得看不完,相信會有。起初已被書法界的名物吸引,紙筆墨硯分得仔細,雲龍蘭竹等雅名,讀來已聞書香,廿幾才浸淫一番,自知不材多年後也難跟董橋先生那代相提,卻又永沒太遲。

老師挑的是元代趙孟頫的書法帖,過去只聽過王羲之與顏真卿,如今才發現在倉頡鍵入「趙」字時,關聯字上也有「孟頫」,看他的帖也猜到是個行內外都通曉的大家,長見識多好。猶記起小學時,中文課也有教,班主任彭老師在黑板勾勒,學子都只在描紅本上對著標楷體塗顏色,大概教者學者皆不懂。

人大了比較集中,受過點繪畫訓練才學會細心觀察,書法帖上的字型大小、筆觸輕重、運筆角度等,好不容易掌握起來又要兼顧排版。練四十八個字,就花去大半天,仍未及體育同學習作的秀麗。似回到小學做詞語簿,每個詞抄一行五次。小時候厭倦認知的枯燥,長大後喜歡煉美之過程。時移世易,只好責備自己年幼時馬虎,連個字也寫不好。

回去便好。


學期末愈加忙碌,論文進度停滯不前,畢業壓力日益加劇,寫書法的閑情仍在。抑或,閑情是來自逃避?

沒有留言:

WordCloud

Wor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