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舊文
2017年5月22日
交換日記:運動的理由
剛過去的周二參加了街工黃潤達主導的「基層文化行動 長跑長友健體訓練班」,因我早前遊日不在港,六月初又隨學系到柬埔寨,15節的課只能上11節。那天首次上課,訓練班的集訓已跟平常一個人隨心或隨App 的指示大有不同。像教練會要求我們在跑步前後,各做一輪伸展和簡單的體能訓練,鍛煉好肌力和各式與跑步相關的動作。
當日正式的練習是配速跑,首15分鐘試著維持1'50"的圈速,然後便試試圈速1'47"跑10分鐘,最後便是1'45"跑5分鐘,每個訓練間隔約2分鐘。由於我被捧成街工的黑馬代表,就和兩位有練長跑的街坊一同起跑。首15分鐘還跟得不錯,可是到次輪第三圈便被甩開,最後5分鐘只能繼續維持1'47"。
我自那年重讀開始跑步,當時拖著被糟蹋廿年的身軀在街上移動,跑不夠5分鐘便要走幾步停停。斷續地到要拍拖後才扚起心肝做運動,也是開始肌力訓練後才能有力氣花1小時多跑個10公里。直至前年入秋扭傷手臂,又拍了Asics的鞋,3個月內每周跑4次,才逐漸跑進50分以內。
但要追上那兩位街坊,不知還要過多少星期呢?
訓練結束後問起教練,原來這樣跑還不足以算成「一課」,畢竟大家才認真跑了半小時而已,時間與距離都很短。我又跟他請教訓練時間表,早前我每周兩次做帶氧、三次健身、一次瑜伽,餘下的一日休息。3個月下來不見運動表現大幅下降,外型也不見得更健碩。他聽後還未到我解釋,便直截地問:「其實你目標係乜?如果想大隻就不用跑那麼多,如果想跑10K就別操那樣多。」
我一時語塞,運動於我早是習慣,起初為了減肥,也讓美麗的Ceven 身旁有個可倚傍的人;起初只是擴胸、操背操腳讓肌肉全面發展,後來覺得帶氧能幫助展現腹肌、人魚線⋯⋯但到今日這些東西我都有了,便偶爾會想追些數字,如10K在45分內,胸肌能回到40吋嗎?要是這樣的話,我又應吃多少東西呢?
帶著滿腦子問號,我告訴教練讓我想一周。在剛過去的幾天裡,每次讓我記起這問題,卻都在吃飯時看到碟上被我夾開的雞皮。在遊日時吃過雞皮串燒後,也許目前我只想做足夠的運動讓我保持現在的身型,同時可以吃很多很多肥美的雞皮。
只是時值入夏,正是走油追求乾身的季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WordCloud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