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舊文
2017年6月26日
親密距離
完sem 以後,我們偶會談及未來,如今我已圓修讀人類學的夢,便輪到你提及進修的事。你說希望像你尊敬的管sir 一樣,在中大讀畢MFA後便到外地升學,又或直接留學海外。談及此我就願鼓勵你盡快考次IELTS,方便及後在工餘時間,準備需要的推薦信、自述、作品。然而我的鼓勵在你耳中卻成了催迫,又颳起你數年前考試的陰霾。
「你好煩。」你說。
最近你姐姐V和她的外籍男友S一同返港旅遊,兩三日相處過後,你雀躍地告知我,S讚你英語不錯,甚至說假如你考IELTS的話,分數相信也不低。我聽後無語。前天跟S聊天時,生於西班牙的他還自言英語不好,但在亞洲以西方人的面貌來誇讚人英語還是有絕對的優勢。我便想到Erika 說過膚色與stereotype 的關係,像黑人男性不可胖,否則看起來很潦倒;然而白人男性胖得像Donald Trump 的卻象徵成功。那時在hostel 居住時,在大陸組樂隊的烏克蘭人Puma 也獲邀去教英語,背後也是同一道理。
但我更要承認,也許在你心中,我已歸類進如你家長一般,容易使你煩厭。倔強如你,對身邊人的需求,不是對生活中弱項的提醒或挖苦,而是各種嘉許與陪伴,稍一不慎逾越過去,就是嘮嘮叨叨般厭煩。
恰巧我是相反,跟二哥相處多年,愈是親密愈愛鉅細無遺地批判一番。「我對你真係好失望。」這種話幾近家常便飯,也一如撰寫此文的角度,從不願放過身邊人。
畢竟關係愈是親密,也就愈需要距離。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WordCloud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