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體能100》時起初我最看好攀冰好手金民澈,假如有追看《筋肉番付》、《サスケ》,攀岩抱石選手向來都能獲得不錯的成績。日本的闖關節目較少對抗元素,大多以穿越挑戰地形為主,確實有利以克服地形為主的運動員。
初接觸抱石時,不免過度耗用上肢力量,妄圖不斷把身體向上拉,卻不斷受提醒說要「用多啲腳」。現在我開始用多了腳,特別是腳指(對啊又是腳指),手也懂得伸直好節省臂力。到這階段獲得的提醒就是,用多點核心。在我卡關的路線(V3),不時會有前輩前來示範。然後就在眼前用慢走行的速度完成。他們說要把身靠牆倚、注意重心的轉移與擺動,如水平的扭動,或由下向上靠慣性推起自身,那樣才「慳好多力」。再玩下去,會聽到關於技術的說法,像是指力和不同石種的握法,一些要手指合攏把重心壓向它,一些又要打開手掌才好。
真像是繞了一大圈後,又回頭告訴你原來前臂的力量(或曰指力)又要倍加練習,那才足以進入關於抱石係用腦的討論,不同的身高肢體長度又會面對不同的困難,高䠷的人很易把身往外推,矮小的又觸不到可望而不可即的石;加上每條路線都有許多通關方法:可以是誇張的身體重心轉移,可以是力量硬爆,可以是優雅地如在牆上散步。
回到本行,健身對抱石的幫助大致為:
- 增強體能以提升練習時間
- 改善力量應付硬爆路線
- 透過提升活動度令技術更得心應手
- 避免受傷
我想最重要的是,透過多樣化訓練,讓身體實習在做不同動作時要用什麼的肌肉,那麼就能更慳力,也能減少受傷。以我觀察,斜方肌、臀部肌群的鍛煉尤為關鍵,前者有利於肩帶的穩定和握力的提升;後者是下肢活動度和穩定的關鍵。想知更多,歡迎DM交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