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舊文

2015年11月3日

交換日記:大學入學率 





為宣傳升學講座活動,我想到了用大學入學率只有不足兩成來刺激讀者神經,同時亦喚起讀者關心大學學額偏低的社會議題,畢竟每年達標者和入學者相差的確不少,最終往往在副學士等出路中兜轉數年才擠身大學。

然而,不足20%孰多孰少,五個人也爭不到一個位是孰難孰易,的確是理性以外的判準。於是便有同事用高登仔口脗拋下一句:

「只要識得填同預計得準自己幾多分,20%其實都唔係好難入。」同事又補充:

「 阿日,你可以諗返你自己點解考到入大學」



一如選舉就別再提曾奪10A,大學都畢業了,重讀一年儘管影響我至巨,但前塵往事俱不復,學到了的,也只是盡人事安天命。工作、讀書、姻緣……皆如此,人力既偉大又卑微,豈是獨力能支?

與其問「怎樣考進大學」,不如問「 為何考大學」。要是憑首年成績跑進自己不喜歡的學系,蹉跎三年後繼續返不喜歡的工,一輩子也心有不甘地困於安逸。如今則是上了數年感興趣的課,有快樂也有不快但仍算精彩,雖然最終還是有不喜歡的工要返,但只要多捱一段時間,便可華麗轉身,繼續進修了。

畢業後想找份好工作,其實唔難,有人脈便可;非女神不當女友,其實唔難,碰巧女神也有心、時間便可;至於我是怎樣考進大學,其實唔難,首次考不上痛定思痛、寒窗苦讀,一周五日半,每天七小時,溫習、操卷……

我不懂也無意勸學,若要把「阿日點考入大學」精煉成一段文案,用以宣傳升學講座,那必定是失敗的文案。因為我從不相信「考大學」是為了「入大學」,而是你要成為什麼人的大哉問,真為入大學的話,省回一個下午回去努力讀書吧!

https://zh-hk.facebook.com/notes/%E9%96%B1%E8%AE%80/%E5%87%8C%E6%99%A84%E9%BB%9E%E5%8D%8A%E7%9A%84%E5%93%88%E4%BD%9B%E5%A4%A7%E5%AD%B8%E5%9C%96%E6%9B%B8%E9%A4%A8/435938064719






沒有留言:

WordCloud

Wor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