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舊文

2017年11月20日

交換日記:信、望







伴隨數月的諸事不順,人就慢慢喪失自信。


一、

在為下期《字花》開題時,康和我起初就打算訪問一位足以支撐此期的靈魂人物,但約期方面一直未有把握。前幾天康突然問我,假若她不受訪,能否立定心腸繼續拼下去?天曉得我想了多久,我彷彿看到一個很在狀態的「我」能立刻回答:「好!」再想方設法調整專題,或拿出B、C計劃用以補位,但那時我卻躊躇。

習得性失敗感一湧而來,而我連害怕什麼也不知道。要是轉軚的話又有何好做?時屆十一月中才再想改弦易轍會否來得太慢,畢竟等訪問的答覆已經頗慢了。康又怎樣想?他能給我信心一起守下去嗎⋯⋯

終於還是鼓著勇氣回他說好,也又提出別的訪問或約稿建議,恰如那個很在狀態的「我」。這固然是個最理性的行徑,我也答不出何以曾想逃避,而明明此期的擔子我和康都避無可避。 



二、

早幾日清晨又再次出發到將軍澳的消防救護學院面試,第三輪是兩分鐘短講和九分鐘小組討論,模式很像高考中化的口試,但這次是全英語進行,也不許寫筆記。此前聽說考題多半是時事,最近也多看本地英文新聞。


英語讓人有種久違的緊張,看到考題就是滿腦空白。沒由來想到朋友對考消防的看法,有人鼓勵,有人訝異,有人口裡說支持心裡頭擔心,好像恐怕我當真考到後就每天賣命了。像Ceven 說:「其實你都唔鍾意份工。」我啞然,我在喜歡的工種門裡趟了一圈,還是沒有請到我啊,現實就是暫時未能,不知何時才能。

回過神來我已在面試官前啞口無言,心中也似知道結果了。究竟鬆一口氣,便在下輪小組討論暢所欲言,像喝過酒般自然流露。


三、

午後在九龍東區有另一場面試,是電影節的項目編輯,不過五個月的短期工。隨便找了個位置坐下打發平白無事的數小時,心中仍然彷徨在腹中撰作英語的假想對答,竟又浮現起前事⋯⋯

某夜母親還在飯桌上突如其來地問:「為何當年不像阿哥揀理科、讀電腦?」我連飯也幾乎嚥不下,想到當年成績不好哪來選科的資格?消沉了一些日子還不是好好過活。稍頓後才抖擻起來說:「咁我中文讀得好,而家都係本文學雜誌編輯吖!」但這又算是件讓她安心的事嗎?

讀人類學雖然純為興趣,但也曾想過能在編輯技能外另闢一途。近半年來卻杳無聲息,終還是暫先低頭。簡單介紹過後,電影節的同事倒也爽快 地回說:「即係熟啦!」就開始閑聊文藝圈內環境、人脈的討論,又說下周五前會有結果。最終面試時間才五分鐘左右,比消防的小組討論還短。過程縱順利又不忘此行儘是內定的陰霾,且走且看。









2 則留言:

匿名 說...

慢慢來吧。

匿名 說...

有D野真係無得急。

WordCloud

Wor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