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舊文

2023年9月15日

要愛但別太愛



陶室有客人是花店的老闆,他最近分享說:「請人一定唔會請鍾意花的人。因為他們會很愛惜盆栽,我們日日剪走好多,他們會覺得很浪費。」話雖如此,他又為我們救了一株快要死掉的小盆栽。那他到底喜歡花嗎?

當然喜歡,只是喜歡到一個程度,放得下了。

許多年前在書店工作時,一次把客人的書放進膠袋時,動作稍大,被他警告:「喂嗰啲書嚟㗎,唔係『貨』!」他說得有理,我也賠個不是。改天童書區同事告假,換我上去幫忙時,又會看到櫃枱上有數本爛書,都是小孩子弄壞的。有些懂事的家長會付錢(而不帶走),有些家長根本不知情。擱在櫃枱上的書就這樣子完成它們的使命。又在雜誌社待過,偶爾會有受歡迎的期數餘下兩本孤本僅供參考,更多的是賣剩的過千期數堆積到天花板,等待在活動中派發、在書展中促銷,或者就在狹小的貨倉裡壓壞。哪些是書?哪些又是貨呢?不要太喜愛它,喜愛也是種偏見,會教人盲目得無法察覺它們的缺點。

也曾有朋友趁陶室開放周上來探望,看著滿枱的陶器,他恭維地說每隻都好靚。我笑笑地說,當你日對夜對,看法就會不同了,像是碗碟弧度上的問題光用眼就能辨別出來,有些外行的覺得外間少見的單色釉非常特別,內行的有時卻喜歡窰變後釉上的異色,看似瑕疪卻又是真的無法複製。初接觸的客人會覺得「第一件」作品甚有紀念價值。老闆也有些早期作品,不願聽我的批評說沒主題或特色,堅持要帶到市集去,如今卻恨不得把大部分初期的作品都收起。也是這般道理,你很愛一種事物,要愛到懂得割捨,要愛到能夠不帶偏見,也是個過程。

而這種愛的程度,到現在做了教練,有時也令我反省。像有教練朋友對學生的動作要求近乎苛刻,說是想避免他們狀態不佳時受傷。這種苛刻當然有它可取之處,但我更著重的很常是客人的想法。他到底是一位自我要求很高又嚴格的人,抑或是一位只是來試試這種運動,或者單純聽取醫生的意見來減肥的人呢?我慢慢發現相比起要求新手做到接近完美的動作,倒不如教他們如何安全地「代償」,即使動作在學生狀態不好時,很易使訓練效果受影響,但他仍不會受傷的話,那麼會是個適合的選擇嗎?我想是的,這才是那麼多器械、輔助器材發明出來的緣故。於是我有時也很怕那些對自由重量動作熱愛得近乎迷信的人,那股對「玩玩而已的人」之苛求,有時卻最是令他們不願認真起來的原因。

還是那句老話:The only thing worse than being wrong is being boring.(唯一比做錯更差的就是做得沒趣。)令人感受到事物的的趣味,要先於讓人感到你對事物的熱愛,我是這樣相信的。

沒有留言:

WordCloud

Wor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