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舊文

2024年1月9日

你知道自己有多強大嗎?


跟學生訓練到一定階段,就會跟他們做一次 one rep max 的測試,除非學生有特殊情況,不然大都是以big 3 去測量。不少學生在測試過後,方知道平常所認知的「重」,原來仍然離極限有段距離,而「攰」也有更深厚的層次,在初開始健身時或暈或嘔攤在一旁之前,身體原來很累卻又仍然舉得動眼前的重物,標誌性地發現,當下與數月前的自己已是另一個人。我常在測出學生大幅進步時,笑問學生平日是否太惜身?這並非嘲諷,實在是人之常情,人除了容易陷於自大,也很常不知道自身有幾強大。

2013年在成功大學做交流生期間,到過綠島浮潛,在海裡捉著浮抱向海底張望,有以為這已是力所能及的水上活動。過後畢業、工作、運動,健身幾年後獲得足以探索世界的體能,卡關卡了年多終於又考到自由潛水AIDA II ,到2023年6月回到綠島自由潛水。再不受浮抱之限,一口氣躬身就捐進海中。十年過去,海仍是那個海,人仍是那個人,我在社會裡沒什麼大成就,戶口也沒多幾個錢,仍還有些能力不一樣了。我從那個看《變變變生命力》、Discovery Channel 的電視觀眾,變成能親臨現場的遊客。

說回one rep max,我的big 3 最大肌力近年也有點停滯,尤其是疫情期間根本沒法接觸大重量訓練,而解封後我的重點就放在關節活動度和跑步之上。近半年進步最明顯的是肩膊和帶氧能力,因而亦使我的啞鈴胸推突破瓶頸。在周跑約2小時的狀況下,下肢肌力還能慢慢提升已覺不枉所學。八月開展的課表進入最後一個訓練周期,二月又可以再編排新的挑戰。計劃這兩年會到東加、東帝汶或斯里蘭卡看鯨魚,聽說要把踢蹼的技巧(尤其是側踢)練好,相應的訓練又要把重心再放在核心肌肉了。吖還要修身來跟鯨魚打卡呢⋯⋯

感謝你讀到這裡,觀鯨花費不菲,就找我報名健身,認識一下自己的潛能吧!

沒有留言:

WordCloud

Wor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