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舊文

2022年11月22日

採珠業與水上人

讀龍子維寫香港研究觀察時提到「香港地方志中心」的史料,我也來說兩句。也是我前陣子學潛水時的無意發現。

「香港地方志中心」篇〈古代香港的採珠業〉,一如坊間的掌故文章引文都是斷裂和隨興的。作者蔡兆浚(高級編輯)描述在公元963年南漢時期的人在大埔海採珠,「『以石縋足,蹲身入海,有至五百尺深者』」。引文相信摘自《宋會要輯稿》。看見五百尺的數字,才引起我興趣。

五百尺到底有多深?那就要看是在說哪個時代,南漢時的五百尺相當於今日150米,到明至清則有162米至175米左右。以石縋足相當於今日的變重下潛(variable weight),目前女子世界紀錄是130米,男子為214米。看來南漢時的大埔人已十分厲害!

可是到底大埔海有幾深?在此讓大家用幾行時間猜一猜。



依據香港海事處的eSeaGo裡的海圖所見,大埔海最深處位於赤門海峽水警檢查站附近,鳳凰笏對外的水域,約有25米深,換句話說就只有約83尺深。到底史書為何會把數字大幅誇大呢?

我想這就與合浦還珠的故事相似,一切都是水上人應付陸上王朝的方法罷了。或許是有苛政索求珍珠,又或許是珍珠已經過度開採,那就隨便說些陸上朝廷無法求證的事,搪塞過去。說什麼珍珠會遷徙、採珠人死晒,水上人把一條船駛得老遠避到外島就算另一個天堂,文官又能派誰來求證海有多深呢?交唔到貨,有句交代,大家好做,才是官僚作風嘛。

自小常聽到香港的水上人遭受陸上人歧視,我則想這種說法也不過是陸上人的論述。水上人自有一片天空與海洋,在他們眼中想必有另一番史觀。

沒有留言:

WordCloud

WordCloud